top of page
24小時服務專線|0800-300-164
搜尋
精選文章


跟著和煦,踏上家族尋根的旅程
和煦夥伴們展開一場「尋根之旅」,翻閱祖先戶籍謄本時,意外發現許多奇聞紀錄:有祖先曾是古早的「轎夫」、有人留下「裹小腳」的特徵記載,甚至還有「吸食鴉片」的註記。這些看似陌生的詞彙,藏著時代的故事。透過探索,我們能感受與祖先的連結——名字、生活軌跡,都是代代留下的生命回聲。

和煦生命禮儀
8月22日


「供飯/拜飯」是什麼?
在喪禮中,#供飯 也稱作 #拜飯,是家屬每天於靈前準備飯菜、茶水,供奉給往生者的習俗。 親人雖已離開,仍希望祂能「吃得飽」。 🙏 什麼時候供飯?都供些什麼? 讓我們從台灣早期的歷史與族群談起—— · 泉州人:住沿海地區,多從事貿易,生活條件較寬裕,因此吃三餐。 ·...

和煦生命禮儀
7月26日


喪禮遇雨,不吉利嗎?
在喪禮中遇雨,民間常有吉凶聯想,實則萬物自有其節奏。儀式前下雨影響有限,儀式後降雨則被視為吉兆,象徵圓滿與祝福。雨天行禮時更顯溫柔與慎重,也提醒我們放慢腳步、安心前行。

和煦生命禮儀
5月30日


訃聞如何寫才得體?
訃聞不僅是通知,更是體面告別的起點。書寫時應注意:收件人僅寫一人,姓名後不加「收」「啟」,職稱與姓名格式一致,地址位置不高於姓名。寄送時避免用釘書機,可用貼紙固定,親送時右側可加註「敬陳」,展現莊重與體貼。

和煦生命禮儀
5月25日


掃墓水果禁忌多?其實你可以不用太擔心!
許多關於水果能否祭拜的禁忌,其實多源自諧音與早期社會觀念,並無歷史依據。像「番」字水果不能拜、整串水果會帶來壞事等說法,皆屬誤解。其實只要是當季、可食用、逝者喜愛的水果,就是最好的心意表達。

和煦生命禮儀
4月3日


家中有親人剛往生,清明節能掃墓嗎?
喪家守喪期間可由旁系親屬代為掃墓,若無他人協助,也可自行整理墓地但不必祭拜。新亡前三年掃墓有特定時序,靈骨塔則較為彈性。遵循習俗與否皆可,最重要的是家人的共識與心意。

和煦生命禮儀
3月18日


喪禮上,配偶不能相送?
「夫妻不能相送」的說法源自過去對悲傷與再婚的顧慮,如今已不再適用。真正重要的是忠於自己的情感,讓最後一程成為愛的延續,而不是遺憾。喪禮,不只是告別,更是深情的表達。

和煦生命禮儀
2月13日
bottom of page